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穿梭于城市核心区域,面临地下管线密集、周边建筑林立、地质条件多变等复杂工况,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显著高于普通工程。工程管理软件凭借施工模拟与风险预判功能,成为化解复杂工况挑战、保障项目平稳推进的关键工具。
一、复杂工况下的城市轨交工程:多重挑战交织
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殊施工环境,使其面临多重管控难题。
(一)施工方案适配难
地下盾构施工需应对软土地层、岩石断层等不同地质,地面站房建设需规避地下燃气管、输水管等密集管线,传统依赖经验制定的施工方案,易出现与实际工况不符的情况,可能导致施工停滞或安全事故。
(二)风险隐患难预判
施工过程中,周边建筑沉降、管线破损、盾构机卡壳等风险隐蔽性强,传统人工巡检难以全面覆盖,若未能提前预判并防控,可能引发路面塌陷、居民断水断电等严重后果,影响城市正常运转。
二、工程管理软件:复杂工况的 “数字化解决方案”
针对上述挑战,工程管理软件通过施工模拟与风险预判功能,实现精准管控。
(一)三维施工模拟,优化方案适配性
软件依托 BIM 技术构建城市轨交工程三维模型,融入地质勘察数据、管线分布图纸等信息,可对盾构推进、基坑开挖等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模拟。例如,在盾构施工前,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下盾构机的推进速度、刀具磨损情况,提前调整施工参数;针对管线密集区域,模拟基坑开挖对周边管线的影响,优化支护方案,避免管线受损。
(二)实时风险预判,筑牢安全防线
软件接入施工监测设备数据(如沉降传感器、盾构机运行监测仪),实时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指标。当监测到周边建筑沉降值接近预警阈值,或盾构机扭矩异常升高时,系统自动触发预警,并推送风险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,如建议减缓盾构推进速度、加固基坑支护结构,帮助管理人员在风险扩大前及时处置。
三、实践价值:保障轨交工程高效安全推进
目前,多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应用该类软件。某地铁线路施工中,通过软件模拟优化盾构施工方案,减少了 3 次因地质不符导致的停工;风险预判功能提前识别出 2 处管线安全隐患,避免了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。未来,随着软件与物联网、大数据的深度融合,将进一步提升复杂工况下的管控精度,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。
添加微信 获取更多干货